­
­

[0127]下一個展覽

想了一天, 要如何呈現《說好不要哭》這本書, 要用六張圖說完故事, 可否有一點簡單的裝置, 甚至是可以互動的裝置, 空間裡的動線要怎樣才合理, 畫了草圖, 乍看之下好像可以, 應該可以吧。 ...

Continue Reading

[0126]一齣好戲

兩部電影: 億萬男孩俱樂部─ 一部關於人際關係有多重要的電影, 讓你生也讓你死, 人永遠不會了解自己, 因為那條底線的極限在哪裡, 沒碰到不知道, 碰到了, 殺紅眼的事情很自然就發生了, 那個一直以來成就你的人, 也會為了自保, 把你埋了。 一齣好戲─ 一部野心有點大的電影, 討論人性、討論人類社會的演進, 王者弱者身份交換隨演進更迭, 昨天的好人, 下周就變成壞人, 善良小綿羊也會變成最後大魔王, 整個世界終究會被拯救, 被愛情裡的信任拯救, 這個結論好像有點天真, 主角上天下地之後, 終於收穫愛情有點corny, 終究是個好結尾, 看了會微笑, 會放了導演與編劇, 像吃了一頓飽飯, 不特別美味,但有滿足感, 挺好。 今天完全沒做事, 很好。 ...

Continue Reading

[0125]殺了那頭羊

一個多禮拜了, 馬桶裡都是這副景象, 看中醫是今天當務之急, 醫生一見面就問胃有沒有好? 排便有沒有好? 真是好心腹醫生。 被叮了兩件事, 1. 下次吃太多糯米, 要搭配膠狀植物,例如秋葵木耳, 因為糯米太吸水, 喝再多水都沒有用。 2. 回台北去自助餐要多吃含鐵食物, 貧血狀況一直沒改善。 ...

Continue Reading

[0124]散步到清水

昨天繪本館問火車時刻, 才突然想起得查查轉車時間, 三點前只有兩班火車到清水, 於是就這麼定了。 一早真的用散步的緩慢感移動到高鐵, 買了便當, 慢慢盪到烏日, 一路讚嘆烏日開了好多店, 在新烏日月台上坐了好久, 讀了書, 看了月台的光, 區間車進站, 繼續讀書, 半小時,出站看到今天要見的人。 談了話, 曬了太陽, 感嘆眷村轉型與經營的困難, 上了高速公路, 再回到烏日站, 轉眼回到新左營, 發現車站上有金石堂, 想去找找一本與我有關的書, 撞見回頭書大拍賣, 看見兩本我畫的的回頭書, 躺在好多好美的繪本旁, 滿滿的回頭書, 出版社的惡夢, 我的天堂。 一樣是塞的沉重的背包, 但今天我有我的老淑女車, 回家路上不沉重。 ...

Continue Reading

[0123]這是哪裡啊

美術館車站開站了, 出來第一眼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發揮我路痴精神, 果然還是走了完全反方向一段路才發現走錯, 其實在新左營轉台鐵, 也跑錯了月台, 好不容易回到高雄, 又差點上了去台南的區間車。 一整段走錯的路上, 覺得背包越來越沉重, 背上幾條筋抽痛著, 不斷提醒我國小背書包的痛感, 一路走回家的路上, 只想著兩件事, 1.回去第一件事先測背包的重量。 2.這輩子都不可能爬大山。 走到一半想著第三件事, 靠!遇到喪家, 又繞了一段遠路, 我的老腰老背啊! ...

Continue Reading

[0122]小小巷的咖啡店

明天要離開, 還是得再去一趟, 晚餐時間入門, 我是唯一的客人, 吃完三明治, 來了一位問東問西的客人, 問題繁雜, 不禁佩服店家的耐心, 全部講完, 客人要再重頭複述一次所有答案, 忍不住回頭探一眼他的長相, 想記住這種面相, 在人生道路上離這類人遠一點。 咖啡好,三明治夠飽,  人夠少, 店夠美, 小路上值得推薦。 ...

Continue Reading

[0121]小巷的咖啡店

要去小路上, 硬是撲了休店日的空, 還好小小巷外還有一間咖啡店, 可以窩著啃完一本硬硬的書, 晚上風好冷, 用很慢的速度飄回家, 古亭上車,原來家這麼近, 近到會懶得騎車, 好慢好慢的生活, 好應該好應該這樣生活。 ...

Continue Reading

[0120]金色的晃來晃去

金色的垃圾, 變成刀片們, 繼續開畫削鉛筆人系列, 金金的, 我像山頂洞人一樣, 看著金金的, 好像看到寶一樣, 讓光線在視線裡刀光劍影, 旁人看來, 就是一個人對著一張紙跳來跳去, 有點荒唐。 昨晚鑽進陌生的小巷子, 夜市出來對面的黑巷, 裡面昏黃暗黑小公園竟然滿滿的小孩與大人們, 假日玩樂的那種.... 很像發現新大陸, 但在這種光線之下, 說他們是鬼好像也合理。 ...

Continue Reading

[0119]以前的重點都不是重點了

10年前覺得Mr. Potato Head超重要, 現在它只是存在的一種現象而已, 收回高雄, 原來全部拔下真的塞得進本體, 連腳都進去了, 依舊是好棒的角色, 只是得幫你換個存在的角落。 ...

Continue Reading

[0118]肇因

肇因是它, 那天我隨便亂畫, 客戶很滿意, 要求這次比照辦理並加色彩, 於是我認真畫了, 每每我認真畫的圖都要經過一整串質疑與崩潰之路, 我一定有問題, 我以後還是隨便畫就好了。 唉! ...

Continue Reading

[0117]可能又眼瞎了

做了第一批圖, 被質疑, 然後續改, 改到我覺得美感盡失, 又到了妳只是客戶的一雙手那種境界, 必須一字一字閱讀他的修改須知, 才剛開工就想投降。 偏偏還報了一個爛價錢。 ...

Continue Reading

[0116]打包是種專業

這學期的作品帶回去給媽媽摔, 打包是高深專業, 空間要小, 保護要夠, 平常要收夠多垃圾廢紙, 才有打包的本錢。 第九支壺, 超小壺尺寸, 比小時候說的單人壺還小, 大約只有1/2的容量, 紫芋釉的效果極度滿意。 這次紫芋釉濃度太濃, 碰到米白釉產生噁心的氣泡面, 像被汙水吞嚥的愛河水面, 那種濃濃氣泡群, 壓下去膠狀的半軟觸感, 燒出來的成品不敢用。 ...

Continue Reading

[0115]最後一批孩子回家

不知道誰燒的藍灰釉,好漂亮, 下學期也來燒。 下學期的目標有幾項: 1.藍灰釉─ 低調灰但不質樸, 不同紫芋釉的地上樸。 2.白瓷土柴燒─ 不上釉直接燒, 火紋身處過份了會變黃色, 黃白漸層很美, 如果不幸滴到窯汗, 就只剩口吐白沫的醜, 雖說美的窯汗更厲害, 目前無法追求。 白瓷土製作要比黃陶土更注意細節, 心平氣和才能執行。 3.修坯─ 定中心成功率要再高一點, 至少完成幾個茶海。 4.再下9隻壺─ 今年失業時間多, 也才做了8隻壺, 如果下學期真的做了9隻, 也是有點不妙.... 5.茶碗繼續研究─ 手上這幾隻尺寸都太小..... 縮小成直徑11公分也太小。 6.很會流的粉綠釉+米白釉試驗─ 希望燒成皮革感。 老師的大壺們, 都是為了美。 尺寸失敗茶碗之一 ...

Continue Reading

[0114]本日最有效率的事情

死線果然還是無敵, 還有七天, 剛好可以讓我去辦一張呆胞證。 藏在中山站旁邊的辦公大樓哩, 新新的走道, 超小的辦公室, 比我房間還小, 裡面塞了四位辦事人員, 其中一位是幫忙操作大頭照機, 照了一張很不專業的大頭照, 一耳有點遮到, 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送件了。 1500元附免費大頭照, 20分鐘後, 帶著兩眼無神的五張大頭完成今日唯一待辦事項。 晚上又要去老師家, 領回9號壺與所謂的應酬, 我得再努力正面一點、積極一點..... 今天天氣好好, 站在街邊發呆那一秒, 有回到國小在國宅小路上晃盪的那一秒。 ...

Continue Reading

[0113]頂好的old pulteney

手工繪本討論完後, 突然想吃一頓香的, 每次路過的日本料理, 做為晚餐第二個進門的客人, 進了一個很糟的廁所, 很詭異很詭異的異味, 毀了整頓飯, 無法判斷是廁所問題, 還是食物問題, 炸皮之下一直跑出油亮原樣的雞皮也扣分, 剝掉咖哩,會以為在吃白斬雞。 坐在吧檯, 眼光不停飄到silicon的黑色污垢上, 每一口都很不好吃啊。 回到機車旁, 心有不甘想去看一眼glenfiddich 15年價格, 農曆年前酒好像都會特價, 上周在全聯看到1200,竟然比好市多便宜, 鑽進頂好, 意外挖到old pulteney, 在陳設很兩光的超市裡看到我的愛丁堡, 有點懷疑是不是假酒, 但終究抵抗不了, 把它抱回家。 小飲一杯, 12年果然小清新, 尾韻用芭樂味形容, 很台。 今天手工繪本有討論很多東西, 全被討厭的雞排帶走了, 重點忘光光。 很多whisky小知識 它說12年old pulteney適合配蝦子 10年阿貝適合搭煙燻鮭魚 ...

Continue Reading

[0112] 小合照

忘了今天幹嘛就是沒幹嘛, 不是很忙的那種沒幹嘛, 是完全沒幹嘛的那種。 小合照7隻手做壺, 第一隻在高雄, 第九隻還在燒。 不會有大合照的那天, 拆開帶回的時間到了。 ...

Continue Reading

[0111]摔了就做新的

尺寸大考驗, 摔破新壺蓋, 用瞎子摸象的方法再做一個, 依然尺寸對照表。 ...

Continue Reading

[0110]原來是你在燃燒

聞到異味已經是幾個月的事情了, 但一直分辨不出是甚麼味, 明顯不是燒焦味, 就這樣錯過了。 一開始以為電腦電源線故障, 一路尋回去才發現躲在冰箱後面的插座已經燒焦, 有一種又被王母娘娘拯救的感覺, 一直以為很注意用電量, 結果是熱水壺要自私的獨佔一個插座, 好啦!給你給你。 第一步上網研究怎麼換插座, 正面大孔接白線(背面寫W),小孔接紅線(火線), 綠線地線接中間的圓洞,兩孔插座不用管他。 第二步出門買插座, 舉步維艱。 第三步移動冰箱, 嚴重拖延症,拖到其他工作都不想做。 第四步拆插座, 拆簡單,塞回去竟然是最難的部分...... 蹲到小腿肌要抽筋。 ...

Continue Reading

[0109]慢慢開工

本月僅存的兩千五case, 把藝中的海報改成插畫, 畫到一半感覺自己在惡搞大師, 但我是真心的, 畫了半個月女人頭練習, 我想我還是畫成了妖。 ...

Continue Reading

[0108]該破的還是會破

昨天收作品, 摔了兩個壺蓋, 現場燈光不好, 我還在懷疑教室地板這麼軟, 摔了都不會破, 回家才發現大事不妙, 裂痕這麼細, 眼睛這麼老花, 腦子這麼不好, 因為忘了摔的第二個壺蓋是誰, 也找不出來, 只能假裝沒摔壞吧。 嗯, 地板還是地板, 脆弱依舊脆弱, 不該有堅強的, 不要有期待, 人生嘛。 ...

Continue Reading

[0107]滿滿的滿滿的

鬆鬆的包了兩個禮拜, 戴頭套套法,連結都沒打, 土坯養出滿滿的黴菌, 爆炸噁心, 下場是土坯還是太濕, 不能修胚, 要吹風機吹乾。 修坯第一課, 量底部厚度, 標準: 底部厚度預留1.5公分 土牆預留0.6公分(待確認) 土坯倒立找圓心, 要以杯底放正中為標準, (翻過來就以杯口為正中心), 廢話, 但因為技術不好, 杯底與杯口未必在正中相對位置。 確認後, 廢土固定三角, 圓弧形, 拇指45度下壓, 不要擠到土坯。 修坯刀放上去, 若在中心,會壓出一個圓心, 如果沒有,會畫出一圈。 稍微確認內杯底直徑, 外杯底直徑為內杯直徑-0.5公分, 45度角下刀,向外刀口轉平, 拉至杯緣0.5公分處, 預計高度是杯底厚度一半, 若底1.5公分, 修坯深度可以到0.8公分左右, 每深一層, 都是45度角下刀, 重複動作。 內圈完成, 繼續外圈, 然後就忘記有甚麼重點了, 差不多就是要雙手握刀, ....... 忘了....... 很好。 滿滿的黴 今日點歌 蘇慧倫 滿足 ...

Continue Reading

[0106]黑色的

走進全聯看到黑色的雞眼睛都會痛, 忍著眼睛痛照了一張。 想到昨天的雞絲飯有點倒胃口, 在碎肉裡發現疑似雞冠的材質, 還不只一塊, 整個便當瞬間變成雞冠飯, 雖然茄子青椒還是那麼可口, 但整顆雞頭在便當裡的形象突然鮮明起來, 吞一口飯就吐一口飯。 最近很愛做的事情, 走路去遠遠的超市, 聽muse, thought contagion演唱會版本, 一開場大合唱high到可以把頭甩出去。 ...

Continue Reading

[0105]畫女人

許久前開始畫女人的練習, 因為畫太醜大概停工一年多。 有天墨水暈開, 底下頁面都沾到墨, 所以畫了貓眼, 於是發現貓眼畫女人效果還不錯。 不美但也不醜。 ...

Continue Reading

[0104]fast drawing

回到練習階段, 因為整理房間, 翻出一疊雜誌, 把可以畫的圖片畫完, 消化掉就可以丟了。 快速畫練習, 預計持續100張, 紀錄看看可以生出甚麼風格。 ...

Continue Reading

[0103]說好多話

蕾如來, 說好多話, 大概有半年的量這麼多, 腦部缺血也要躺在地上繼續講, 中午講到晚上九點, 心靈排毒療程完成。 ...

Continue Reading

[0102]沒事做就要假裝上進

印了幾張大報表, 把頭鑽進去, 畫紅線, 畫藍線, 畫黑線, 假裝看懂了甚麼, 該進該出的時間點, 可能也甚麼都沒看懂。 太久沒彈麗麗, 繭又掉了, 可惡。 ...

Continue Reading

[0101]第一年

十年前一個角色走進生命, 之後那十年, 與你相遇的每個時間點都有期待, 期待那一月一號在首頁寫下名字的那秒, 記錄之後的每日渾噩, 十年後, 消失了, 那些該有的期待先丟了, 日子還是要過, 渾渾噩噩還得找地方放, 只是不刻名字了, 沒有那種翻開該有的新年新氣象。 回到不是行事曆製造者的日子。 ...

Continue Reading

[1231]埋顆蛋所以要出門

昨晚喝了這幾小杯, 乖乖的把車留在外面, 今天揪著天, 很不甘願地出門牽車, 短短的距離, 南北已是兩個世界, 永和不停飄著雨, 南西區一地乾爽。 晚上盯著台北跨年直播, 那些人啊! 已經完全陌生, 轉到劍湖山, 看到法蘭黛, 與主持人糾結在聽不懂instagram的尷尬上, 如此尷尬介紹出場, 如此尷尬的舞台, 如此尷尬的音響, 如此尷尬的鏡頭轉場, 浪費了這麼好的樂團。 不會浪費, 因為老話一句, 沒有白走的路, 那些低點都會堆積成高點。 中途忍不住還是轉台去追了阿妹, 阿妹真的救了全台的跨年晚會。 ...

Continue Reading

[1230]肉山中迎新年

今天吃的肉應該有到達我一季的食肉量, 年底一定要和你們吃這餐, 是很重要好重要的事。 明年, 希望你們都為自己多好好活一點。 ...

Continue Reading

[1229]不再有聖誕卡

歷年來聖誕卡一直是我的重要項目, 從國小畫到這幾年, 聖誕卡變成過年卡, 又拖延到農曆年卡, 拖延到去年有沒有畫都不記得了, 所以乾脆就停下吧。 弄了一整天, 飯糰交換禮物, 畫了今年僅有的六張信封, 交換掉堆在家裡沉重的小東西, 六封也只有一封與聖誕有關, 聖誕老人的股溝, 自覺美美的。 明年要畫的手工繪本源自前年或前前年或前前前年的聖誕卡, 這幾年的時間感飛快爆表, 腦子很難跟上, 主題是抽菸的賤鹿, 繪本應該畫的成。 如果有成, 我要再回到畫聖誕卡的路上, 那條找創意很重要的練習道路。 ...

Continue Reading

[1228]又開一個部落格

我是老人, 想記錄還是停留在部落格。 開了一個製陶部落格, 紀錄以後所有做的陶製品。 如果有天google想收掉blogger, 我一定損失慘重。 ...

Continue Reading

[1227]四階下一步

還是要找對方向, 把四階看成三階, 前提是各面中間四色需先看成同一塊。 完成順序如下: 第一面→各面中間四顆(顏色排序請參考三階)→四面第二層→四面第三層→上層各面中間兩色先處理(形成十字)→再處理四角 目前自食其力完成四面第二層, 四面第三層還是要投降看公式..... 腦力果然還是社會組。 但這兩天發現應該比自己想像的還不笨一點。 繼續畫醜圖, 收穫醜女一枚, 自己覺得很美, 想在年底前完成五張。 今天啟用明年行事曆, 寫上那些沒完成的目標, 終於迎接第一個有完成某些願望的年份, 明年最不可能的願望是做一個智障app, 取代每天用照片店做日記照片的繁雜。 ...

Continue Reading

[1226]四階一面

捏陶要先停下來, 課要停了,多做來不及燒。 不知道哪裡來的靈光, 開始摸這顆方塊, 想著如果用三階來解, 先處理第一面就好, 就成功了, 邊轉邊想要第二顆滑順的, 就入手第二顆。 然後就卡關了。 繼續畫醜圖練手感。 最近愛上彩色筆。 ...

Continue Reading

[1225]聖誕節是甚麼?

休了快一個月, 今天開工, 第一顆蔥, 實驗室海報, 主題花枝招展, 我只想塞滿滿。 睡前修了絞胎盤, 細細的土粉不知道吸了多少進去, 在家製造pm2.5。 note:美股史上最慘聖誕節, 道瓊大跌450。 然後呢?明年再上演川普拯救美股的戲碼。 ...

Continue Reading

[1224]聖誕夜有點熱有點冷

小酒杯尺寸,兩只, 底小上開花那種, 直徑約4公分。 老人的聖誕節已經無感。 拉坏本日進度, 第二枚看似可以留下的胚。 老師說胚發霉很正常, 他家裡有一堆, 放下一顆大石。 下課前被確認有無修坯工具, 好像被別上一枚榮譽徽章, 可以邁向下一階段, 年底前收穫一枚小進步。 ...

Continue Reading

[1223]庫存的黴

整理房間挖到黴土一枚, 絞胎的土很珍貴, 做成小盤子。 ...

Continue Reading

[1222]茶碗縮成茶杯

昨天上釉發現茶碗尺寸都過小, 素燒完都成了小杯, 辛酸! 再做一個, 實際測量濕胚尺寸紀錄, 約莫12公分, 感覺燒完還是會縮成小碗, 預估可能縮成12*0.8=9.6cm 下學期再重來...... ...

Continue Reading

[1221]依舊尺寸表-上釉日

壺no.9, 壺口特小, 左邊上釉完, 右邊還是濕的, 燒完再拍一張。 今天去上釉, 測試洗車海綿, 超好用, 上次標規海綿用一次就陣亡, 10元商店果然是寶山。 google map上找到肆拾肆號館, 隔了一年終於踩進去了, 為了出門曬太陽, 沒有被太陽辜負, 收穫好店一枚, 如果院子沒有人抽菸就更滿分了。 隔壁鬼屋活得很粗曠 note:  老師補充石瓢壺標準 1.壺身與壺蓋形成三角飯糰形 2.壺嘴-壺口-握把,形成一直線 more info: 什麼是石瓢壺     石瓢壺是清代後期曼生壺中的一種式樣,壺身為圓臺形,蓋為平頂式,橋式紐,直流、壺柄為牛舌式,壺壁上宜書宜畫,因造型古雅,又便於刻繪裝飾,遂成為紫砂壺的經典器形。但後來所制的石瓢壺,器形並不整齊劃一,也是在形體輪廓大體相似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造。 壺名由來     “石瓢”最早稱為“石銚”,“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銚”從金屬器皿變為陶器,最早見於北宋大學士蘇軾《試院煎茶》詩:“且學公家作名欽,磚爐石銚行相隨”。蘇東坡把金屬“銚”改為石“銚”,這與當時的茶道有著密切的關係。蘇東坡貶官到宜興蜀山教書,發現當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銅、鐵器皿味道好,於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屬吊子設計了一把既有“流”(壺嘴),又有“梁”(壺提)的砂陶之“銚”用來煮茶,這“銚”也即後人所稱的“東坡提梁”壺,這可謂最早的紫砂“石銚”壺。從留傳于世的石銚壺看,至陳曼生、楊彭年時期,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更趨向文人化、藝術化。“曼生石銚”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穩當,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暢順,壺身呈“金字塔”式,觀賞端莊。“曼生石銚”與“子沾石銚”相比,雖同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顯飽滿而豐潤,後者則剛烈而古拙,這可能是因人的個性而在壺的藝術上表現。那麼,紫砂“石銚”何時稱“石瓢”呢?這應從顧景舟時期說起,顧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銚”應稱“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 石瓢溯源     石瓢壺是紫砂傳統經典造型。溯源歷史,有相關資料和實物佐證,當在清代乾、嘉年間。歷代名家製作較多,但每人風格各異,其品種主要有高石瓢、矮石瓢、子冶石瓢,本人都曾製作過。並在此形上創作開片石瓢,均受人喜愛。但我認為還是以高石瓢為優。試以高石瓢為例談談其造型特點。   高石瓢造型簡練,古樸大方,端莊穩重,剛中有勁,敦實調和。壺的體形是以兩條抛物線結合而成,一條是從口到底的轉角處,一條是底中心至底的轉角處。兩條抛物線略有不同,但要運用得當,結合得恰到好處,感覺剛中有柔,和順有勁。蓋雖是平蓋,但實質上中高周低,中間和邊沿有一毫米的差距;蓋板線厚薄正好,線要圓、潤,下邊要與口結合嚴密,上邊與蓋面的交接要和順而;又要突出蓋板線的圓整有勁。 蓋上的橋樑的(鈕)是最關鍵之處,高矮跨度都要有符合比例的形,變化較大。要抓住每一個細部:橋中央是最狹處,慢慢向兩面延伸至蓋,特別是與蓋的結合處要形成橢圓形,但又不是整個的,而是個三分之二橢圓;橋與蓋的交接處要似明似暗,看得清但不明顯;其內孔與蓋的結合處緩轉勻稱,內孔也是三分之二個橢圓,與橋形成呼應;橋的兩側對稱,處理手法難度較大,需耐心才能達成。    壺嘴稱為直筒暗嘴。首先注意長短、粗細的比例恰當,自然,不能相差絲毫。從嘴頭至壺身,逐漸加粗,就像是從壺體上生出來的感覺。至嘴端1釐米左右是直形,但看起來有些喇叭形,這是視力的錯覺。嘴的角度恰到好處,面要平整,內孔要圓,嘴內徑是出水口最小越往裡越大,這樣出水衝力有勁,不易涎水。    壺把要與嘴對稱,把內外都是和順流利的三角形線條,把頭與壺體結合與嘴相同,自然流暢。(把手的橫斷面外圓內平似圓頭三角形)把握使用舒適。 壺底部三足稱圍棋足,形如圍棋子。足與底面結合清晰俐落,三足位置呈等邊三角形,要求勻稱不偏,使整體統一,顯示出一把壺的神韻齊全,風度大氣,實用大方。    石瓢在我們行家來說是永遠跌不破的形(還有掇球、仿鼓、掇只等)。意思是說這些形很受行家喜歡,雖歷經幾百年還是推崇倍致,並可能一直延續下去。 久盛不衰原因 《四方石瓢》-周志良全手    壺中百變,首推石瓢。   石瓢壺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於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壺以三足立身;舊時為避塵穢,農家借用鍋蓋遮擋,故此鍋蓋拎手演進為石瓢獨有之過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蓋橋鈕,此三要素構成了石瓢遺傳的DNA基因。作為個人臆斷,雖有些異想天開,但求證過程頗是小心謹慎,既見生產實物,又有生活體驗。博學的高振宇就創作過一隻碓身石瓢,算是例證吧。    石瓢起源之另一說,應自顧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而將“石銚”改稱為“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據清末旗人震鈞《茶說》談到“器之要者”,當屬銚。作為吊在炭火之上的烹煮用具,“銚以薄為貴,所以速其沸也,石銚必不能薄;今人用銅銚,腥澀難耐,蓋銚以潔為主,所以全其味也,銅銚必不能潔;瓷銚又不禁火;而砂銚尚焉”。所以,紫砂銚取石銚形意而成壺,但已不具烹煮之功,僅作沏泡專用。陳曼生與朱石梅分別在其參與的石銚壺銘文: “煮白石,泛綠雲,一瓢細酌邀桐君”、“梅花一瓢,東閣招邀”, 想來這也是顧老為之更名的直接依據。    石瓢製作大家以清中期楊彭年為上。他所制石瓢有高、中、矮之分;有圈把、提梁之別。並與陳鴻壽合作弧曲面的“曼生石瓢”,朴茂祥和;與瞿應紹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剛勁明快;與朱堅合作虛蓋的“石梅石瓢”,渾厚高古。更為經典的是文人雅士有感而發,將詩書畫印集於壺身,切水、切茶、切壺型、切感懷。 “不肥而堅,是以永年”、“愛竹總如教弟子,數番剪削又扶持”等等,充滿了人生的況味。    顧景舟製作、吳湖帆與江寒汀書畫的合作壺,是當代石瓢壺的扛鼎之作。曾創出紫砂史上的神話:拍賣價折合人民幣為100多萬元。不以金錢的杠杆衡量,只以藝術的角度評價此壺,它當之無愧的。石瓢壺雖是仿古之作,但顧景舟大師不因襲傳統,將畢生的修為了然於胸,機杼獨運。景舟石瓢強化渾圓之身,蓬勃沉雄。壓低拱形橋鈕,待勢而發。“有神斯秀,有氣乃潤”,作到了神完氣足。因此極具現代審美。 .......info from here ...

Continue Reading